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教是最好的学丨给琴童家长们的话丨解密云迪“肖邦”发型的背后故事丨谈学习钢琴的意义。

2016-06-19 新读者请戳→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79vlptgv&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年钢琴家赵晶谈但昭义老师的教学方法

为人、弹琴都要一致,要真诚、自然

——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访谈

   日前,“海曼杯”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颁奖仪式暨“天才琴童”钢琴协奏曲音乐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四名琴童演奏了海顿、肖邦等伟大作曲家的代表作品。而其中三位琴童的老师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便是在钢琴教育领域大名鼎鼎的但昭义教授。

   走近但教授,给我极为强烈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早些听说他不太愿意与媒体接触,极少“暴光”,因而我一开始与他交谈就先以音乐的技术“切入”,而不是用旁人所“关心”的李云迪、陈萨等的“非音乐”“题”来“切入”,兔教授以为“不恭”,也许这一“招”显灵,但教授侃侃而谈:

   问:近年来,连中国的钢琴教育发源之地的上海都有许多学生去你那里求学(今天在上海表演的三位琴童就是佐证),显然你被我认为有点世外高人的意思,就算对音乐最外行的人也会对他的师门“绝招”产生好奇心,你教了三十多年琴,是不是真的怀揣一本盖世秘笈呢?

   答:我的优势往往出自我的劣势。被我当作重点培养对象的孩子,首要的素质就是乐感。我第一次听到李云迪的演奏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当下认定他是一个很好的苗子,尽管中途曾有专家说李云迪的手比较小不适合将来的发展,但我却坚信自己的判断。因为他小时候就是那种在没有任何音乐训练的情况下,也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摇晃出相应的肢体动作的孩子,而这就是天资最明显的体现。

   问:说到李云迪,我问一个音乐的“题外话”,有媒体称李云迪那一头酷似肖邦的长长卷发是你有意而为之的杰作?

   答:这哪里是我让他留的嘛,都是他自已决定的。那年,云迪17岁时参加了国际比赛,虽然琴艺非凡,但却被颁发了个“三等奖”。比赛后,有一位评委说,云迪之所以没有能获得大奖只是因为年龄太小—以前在音乐界曾有过年少成名而大时了了的典型事例,许多评委出于保护音乐人才的角度而在评奖时有所保留。那时云迪对此并没有说什么,可我以后发现他开始刻意留长发,尽量使自已看上去成熟些。第二年参加肖邦大赛时,评委们果然把这个连续两年空缺的金奖颁给了当年18岁的云迪。

    我还记得云迪小时候几次参加比赛的搞笑故事呢。13岁那年,有一次到四川参加比赛,他一出场台下就笑成一片——原来他出场时走成了“顺拐”。此后,他每次出场前都会在幕后比划一阵子,可还是有好几次走错了步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015o2e1vl&width=500&height=375&auto=0
钢琴男神李云迪的肖邦路

   问:你刚才说到“以前在音乐界曾有过年少成名而大时了了的典型事例”,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对此,你是何样看法呢?

   答:哈哈,你这是“老皇历”啦,近年来,这一现象大有改观,这是与我们整个音乐教育观的进步有紧密关系。

   问:象李云迪、陈萨等还是属于音乐界的“天才”,然而,天才只能是偶遇,我想,你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更多地还是面对一些资质普通甚至“困难”的学生吧?

   答:我认为通过培养这些孩子所得到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反而是从教才能高的学生中得不到的。在困难较多的学生那儿,就必须采用更多的办法去帮助他解决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跟医生多看疑难病症,医术就更高明是一个道理。而我自认也是个中等资质的人,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曾经遇到和那些孩子相同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能更设身处地解决问题。

   问:我知道,你是高中之后才开始钢琴学习的,加之那时候社会环境不太好,谈不上什么学习条件,又因为政治原因,连学习的机会都不太容易获得。你学钢琴的路走得异常艰难,甚至有过动摇。真正有所收获、走上正轨还是后来在北京进修时得到周广仁教授的调教。对此你有何想法呢?

   答:对于自己的特点,我有一个比喻,就是说要是和人家吵架自己肯定赢不了,但要是思考好了,写成文章,就不会差。由此我总结出:自己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我每年在给学生准备学习计划的时候,总是要安排几首新教材是自己都没学过的,要教学生自己就得先备课,走在他们前面几步。自己的瞬间反应不灵,就多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自己基础不够,那就只有不停地多方面地学习。

   问:你曾经说过,“国际大赛是个坎儿”,此话怎么解释呢?

   答:直到1994年北京举办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之前,我连做梦都没想过让自己的学生参加国际比赛,更别说要在国际比赛上拿奖。我总是觉得这种重任不是自己可以担当的。而偏偏1994年的比赛,学生吴弛、陈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我也因为这一次的参赛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之后才有了陈萨、李云迪在国内外大赛中的频频获奖。

 为国际大赛作准备又与一般的教学不同。尽可能收集一个曲目的各种演奏版本是我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其目的也是取各家所长,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正式比赛过程中,我还会用到一招递纸条的方法来给学生打气。1996年陈萨参加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时,我写的第一个纸条就是汉语拼音的“SASA”,陈萨是个情感敏感的人,这种写法立马就让她意外地感到一种亲切和温暖;而左章在看到老师的纸条后就觉得给了她一种投入音乐的意境和氛围。我还发现这种方法对女孩子比较有效,男孩子反应就不是太大,像李云迪在赛前除了乐谱什么都不看,但老师的在场仍是很关键的。

   对我来说,赛前的准备更多的只能用“艰辛”来概括。为陈萨参赛我俩作了一年的准备,此后,每当我听到陈萨在决赛中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那段带着浓浓忧郁情感的激情抒怀时,总禁不住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即便现在想起当时一切,也会不禁“后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8729j4gr&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陈萨的电视短片

 至于李云迪,有专家分析他最终能胜出最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个人内涵和对音乐的感觉上。人称“琴外功夫”。音乐家傅聪就曾说“现在不光是中国人,全世界的年轻一代技术都好得不得了,比赛的时候有时候听得都发傻。不过,这跟音乐是两回事情,好的音乐还是很少的。”李云迪在肖邦钢琴大赛中获得的最高评价就是“他最像肖邦”——不止一个人说中国人是最接近肖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诗词的意境和肖邦的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是相通的。我早为陈萨解释肖邦的《幻想波兰舞曲》作品61号时,就启发她用毛泽东的诗“沧山如海、残阳如血”去想象。

   肖邦生前曾说过:“如果你想知道我真实的一面,你就必须以自己的、而不是我的感觉去演奏。”我认为这段话是对李云迪在比赛中成功演绎肖邦最本质的概括。

   问:即使在国际大赛上获了奖,关于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力问题也依然是一个争议,比如说除了国人历来擅长的浪漫派音乐,难道就无法理解和诠释以巴赫为代表巴洛克时代的德奥古典主义的音乐传统?

   答:我以为决非如此,我一向认为都不存在所谓“文化上的障碍”,音乐不同于语言文字,越是走到了音乐语言的核心之处,一种理解能力也就越是共通的。况且现在还可以通过影像设施看到最新最好的大师作品的现场演奏。但是我也还是强调追根求源的学习方法,我常说自己没有机会出去绝不是什么好事,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就是要走出国门,深入学习。所以,即使李云迪没拿奖,我的计划也是要送他出国的。

   问:学艺术的该区别与其它学科,它是个非常个性的“学科门类”,对此你能总结一下自己的钢琴教育吗?

   答:我只是说,钢琴艺术是一种很个别的艺术,只能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完全不同的教材。我在平时也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学那些他们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东西。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来练习。比如陈萨的音乐极富内涵,训练时会让她学习演奏一些气势恢宏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但比赛的时候就会选弹贝多芬110、莫扎特等富于音乐内涵或表现细腻的作品,尽量发挥她音乐方面的表现力。

   问:您会不会觉得每天为教学生,总是听那些曲子而感到枯燥?

   答:怎么会呢,有时候和学生一起研究演奏的技巧和情绪仿佛会有一种艺术创作的激情。我还碰到过那种特别喜欢弹琴的学生,他们和那些被逼上钢琴的孩子相反,家长每天着急的是怎么把他们拉下琴凳。那是真心的对音乐的迷恋,是无法解释的。——在北京进修那会儿,我有过一段时间对音乐迷到拔不出来的状态。同学笑我在梦里哼着曲子,手还一边打着节拍。音乐是很美好的,好听的音乐绝对能产生共鸣。

   问:陈萨、李云迪等已名声在外,至今还与你保持紧密联系,据说,前几天李云迪还去深圳看你,并与你家人一起吃饭,我曾问过这俩人相同的问题,“说说但昭义老师是从哪些方面要求你的吗”?他们大致回答是,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在为人和弹琴方面都是一致的——真诚、自然。那今天我们学习钢琴的目的和意义又在哪儿呢?

   答:在说到学习钢琴的意义之前,我们得概略地了解一下钢琴这件乐器。钢琴的外文名称是Piano,全称是Pianoforte。它是一种键盘乐器,通过手指触键,由琴键的杠杆作用推动机械掣弦器制动的毡呢啷头击弦而发音。钢琴人发明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其间,经过一百多年改良发展,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进化到现代钢琴完美的性能。在人类工学史上,钢琴制造和性能的完善堪称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几百年钢琴乐器的发展推动着钢琴演奏和创作的发展,使钢琴音乐拥有浩如烟海的经典和丰富而系统的教材,是学习音乐入门的阶梯,是孕育音乐家成长的摇篮。使钢琴作为普及音乐文化的工具,有其特殊价值。  

   钢琴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这使得钢琴和钢琴音乐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众多伟大的作曲家利用钢琴创作了人类最杰出的优秀作品。这些堪称人类文明的不朽之作,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升华人的境界,激励人们去创造、奋进。同时,钢琴自身就像一所音乐学校,通过它可以学习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懂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规律,从而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通过钢琴进入到更为广阔的音乐视野。

   世界上许多国家钢琴普及水平很高,但职业钢琴家的比例很小。据说在维也纳钢琴比小汽车还多,但并不是都从事钢琴职业。高尔基有很高的音乐素质,但他也是文学巨匠;列宁是贝多芬音乐的知音,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爱因斯坦深懂音乐的意趣奥秘,他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发明家。在当代,前英国首相希思卸职后访华时曾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交响乐;据说,法国前总理德理斯坦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到达伦敦首演钢琴独奏会……他们不是职业音乐家,仅以音乐辅助自己的事业,却能在音乐王国里径自漫游,令人赞赏、倾慕。我们的家长应有广阔的视野,以培养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习惯,增长知识,激励进取,锻炼意志,锻炼品格为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来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大量事实证明,从小学习音乐会对未来的事业增添异彩,发挥潜在的功力。幼年钢琴学习中所获得的音乐修养对将来从事舞蹈、戏剧、电影、美术等艺术事业的孩子以莫大的帮助;对日后在音乐专业的其它领域学习的孩子以坚实的基础;给终将成为钢琴事业献身的孩子们以奋飞的双翼。

   问: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欢迎关注讲座公众号

听课

热爱古典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修养?

为您推荐最好的人文社科艺术视频课程!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